欢迎访问上海经济网  今天是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
北京灯市口:参观老舍故居纪念馆(丹柿小院)

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内,有一座普通的四合院,为文学泰斗老舍故居。1949年12月9日,应周恩来总理邀请,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。1950年4月,他购买了这座院落,在此度过人生最后的十六年。1984年5月12日,老舍故居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——


2023年4月18日下午,前往王府井步行街途中,经过灯市口西街的时候,我来到胡同内的老舍故居。1999年2月1日,在老舍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,这里成为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。下午4点30分,我找到入口处,正巧赶上闭馆,只是晚了几秒钟。在工作人员的通融之下,我才进入,抓紧时间,转了一圈儿。


这里的大门 坐西朝东,进门为一小院,只有两间南房 。绕过小院 向 北,为 一座三合院,在迎面的影壁上,悬挂着老舍夫人胡絜青亲手书写的“福”字 。1950年 春天, 老舍 夫妇在院内种下两棵柿子树, 每到金秋时节,柿子挂满枝头, 别有诗情画意。当时, 胡絜青还给小院起了 一 个雅号 : 丹柿小院。


这座院落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,包括正房、东厢房和西厢房。在院落之中,竖立着老舍的半身像;在北侧的正房内,按照曾经的原状,展示老舍生活的场景;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内,通过大量文字、图片和实物,以“走进老舍的世界”为主题,展示老舍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历程。


走进正房,迎面的长桌上,摆放着老舍先生的遗照。在周围的家具上,可以看到很多花卉和古玩等。据说,老舍写作累了的时候,喜欢擦拭各种小摆设,欣赏收藏的珍贵古玩。同时,老舍还爱养花,家里的菊花就有百余种。

正房内东侧是卧室,也是胡絜青的画室,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;正房内西侧是客厅,老舍与很多名人在此促膝长谈,周恩来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。在西侧的墙壁上,悬挂着李可染的《归牛图》、齐白石的《梨花》和老舍题写的“光明永在 潜力无穷”八个大字(复制品)。

在客厅西侧,有一扇小门,通往老舍的卧室和书房。 从1950年到1966年,老舍 在这里 写下了 著名的 《龙须沟》 《茶馆》和大量曲艺、杂文、论文、诗歌、散文 等 。




1899年2月3日,老舍出生于北京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五号院的一间平房内。第二天,正是立春,父亲给他取名为“舒庆春”。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,他的父亲作为护军阵亡,全家靠母亲替人做活维持生计。

1908年,在宗月大师资助下,九岁的舒庆春进入私塾,并且更名为“舒舍予”。1913年,他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。后来,长期从事教育工作,在报刊发表短篇小说。1926年,在英国学习之际,逐渐成为一名作家,署名“老舍”发表长篇小说。

1930年,老舍回国,任齐鲁大学教授,开始一边写作一边教学,先后发表《小坡的生日》《猫城记》《离婚》《月牙儿》等。1936年,老舍辞去教授,专心从事写作,创造了著名的《骆驼祥子》和《四世同堂》。1951年,老舍被授予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

1966年8月24日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。老舍不忍屈辱,自沉于太平湖。1978年,老舍平反,恢复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如今,在老舍的墓碑上,刻着他的一句话:“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。”

老舍在英国用过的酒壶


1939年,老舍翻译的《金瓶梅》


老舍使用的《辞源》


老舍使用的砚台


老舍订婚纪念牌


老舍和胡絜青的婚书


老舍先生辞世处石碑


点击下方,观看相关图文——

我是申威隆,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“非优秀”毕业生,著名的90后“陕西文博一哥”,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“申局”。长按下方二维码,关注《关中拍客》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上海经济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